物业管理的概念诞生于18世纪中叶的英国,历经一个多世纪演进至今。1981年,中国深圳成立了国内首个物业管理公司,也标志着物业管理第一次踏上了华夏大地。随后的30年间,中国物业人像一阵飓风般,追着、赶着,跑完了西方世界一百多年的蜕变。极速成长的中国物业行业无数次为国民经济与国际行业带来惊喜和赞叹,而一路狂奔的背后无可避免扬起漫天尘埃。政策法规尚未完善、区域发展水平分化、社会认知度较低……,许多难题亟待破解,脚步放缓却依然不能停。
和衷共济吹响转型攻坚冲锋号角
过去十年,中国物业行业经历了由发展、完善,到腾飞的跨越式成长,真正驶入了一个市场竞争激烈、管理日趋完善、服务理念持续提升的全新阶段。当盈利与成本矛盾加剧,市场环境复杂多变,科技应用不断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这些新时代的印记日渐成为物业行业前进步伐的桎梏,越来越多的物业企业主动与时代和解,创新服务突破传统,用自身变革策动行业转型新生,铸就可持续发展之路。随着近年来国内移动互联经济的爆发,物业行业的涅槃之势也被推入了瞪羚期。智慧生活、社区O2O、互联网+、资本化,如今,中国物业行业正加速洗牌、优胜劣汰,一步步走向共济与融合。
独树九载而同归 百强研究的“合”之年
2016年6月21日,2016中国物业服务百强企业研究成果发布会暨中国物业服务百强企业家峰会在京召开,会议发布了《2016中国物业服务百强企业研究报告》(以下简称“百强研究”),对近一年来物业行业的创新发展与转型成果做出集中展示。
时逢“十三五”开局之年,供给侧改革与全面营改增碰撞出空前的历史机遇,推动中国物业行业来到了决胜转型的关键拐点,也让今年的“物业服务百强研究”备受瞩目。“中国物业服务百强企业研究”系列活动自2008年首次开展,作为国内极具权威性、影响力的行业盛会,如今已是第九个年头。有别于过去历年,今年是百强研究的“合”之年。
2016百强研究首次由中国物业管理协会和中国指数研究院共同研究发布,行业权威与市场权威的强强联合,呈现了更加客观、全面的研究成果,进一步促进产业资源优化整合,激励企业做大做强,更彰显着“十三五”时期物业行业持续转型升级的必胜决心。
资本过境 中国物业喜迎暖冬
近年来,伴随行业的整体转型,物业企业间的优胜劣汰正持续加剧,行业中的先行者们纷纷积极探寻各自的“创新发展、绿色发展、共享发展”之路。在这一过程中,“大而全”的企业进一步展示出强劲的实力,“小而美”的企业则凭借自身独特优势脱颖而出,令长久以来无人问津的物业管理摇身逆袭成为资本市场的“宠儿”。
当前,新三板正受到众多创新、创业型物业服务企业的持续追捧,希望依托强大的资金支持实现管理项目数量、规模的全面扩张。据《2016中国物业服务百强企业研究报告》显示,截至2016年5月底,已有26家物业服务企业在新三板上市,另有多家企业表示有意在新三板挂牌。
落实到物业行业的整体转型层面,资本市场一方面为企业吸引到各方利益的关注,推动企业主动或被动地提高自身规范化运作水平。另一方面则催动了行业内大范围的兼并收购,有效跨越市场准入门槛,规避开拓新市场的潜在风险,快速实现规模经济。
百强榜单折射出的马太效应
行业内两大评选的首次并榜,让本年度“中国物业服务百强企业研究”在规模与涉猎企业数量上均属空前。从行业整体的成长性来看,物业管理在过去的一年里无疑取得了跨越式发展,基础服务品质、服务手段创新、产品迭代研发、共享生态构筑等各方面呈遍地开花之势。与此同时,行业正经历大规模的洗牌重构。2015年百强企业管理面积约占全国总管理面积的28.42%,而这一数值在2012年仅为13.54%。显著的增长揭示物业行业集中度的持续提升,正如本届榜单中出现了众多并列排名的企业,行业的整合势必伴随企业的兼并融合,有些从善如流待来日共荣共生,有些广纳帮交为前路未雨绸缪。
历九而如初 一页白纸的喝彩
连续8年角逐“百强研究”饱揽数十余TOP10大奖,均豪企业从“百强研究”最初的创榜之年一路走来,实可谓资深元老。然而今年,均豪选择了旁观。在物业行业转型升级的拐点之年,在中物协首度联手中指院的先河之年,均豪同样做出了“空前”的选择,第一次仅仅作为观众为百强榜单上硕果满载的优秀同行们真挚喝彩。
今年是均豪结缘百强研究的第九年。在中华传统文化中,数字“九”意义非凡,它代表万物归元为一的节点。在均豪从“一”走向“九”的路途中,最初的一页白纸渐渐写上了各种名字,画上了独特的符号,有了丰富的颜色,有人愿意来欣赏。此刻,是时候褪去这一纸的浓墨重彩,历九而后涅槃如初,迎接下一次重新出发的征程。
“知止而后能定,定而后能静。”纵观历年“百强研究”榜单便不难发现,急流勇退者并非均豪一个。往年稳居百强前列的多家实力物管企业竟不谋而合,将往日峥嵘抛于身后,今年,他们与均豪同为场外的旁观者,在全行业前路未知的动荡时期,静观于局外以自清自省。
深思慎行 走稳物业行业的厄尔尼诺之年
当前,中国经济正值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的关键阶段,夹在日趋严峻的国际经济形势和国内改革发展稳定的繁重任务间腹背受力,全行业尤其是传统行业面正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考验。身为传统行业,中国物业管理也已经步入深水区和攻坚阶段,一系列大破大立频繁上演。
物业管理乍寒还暖的迷思
回顾过去五年以来物业行业的整体发展形势,转型大旗引领一大批实力物业服务企业跳出传统模式开辟多元化服务平台。践行协同发展理念,一些更具开放性的企业选择众人拾柴,随即在物业企业之中相继诞生出数个服务联盟。当互联网+时代全面开启,电商经济对于物业管理的长久冲击反而成就了物业企业自我变革的新路径,中国出现了首个上市的物业公司。而后,整个行业被共享经济的浪潮推上社区O2O的风口浪尖,闻风而至的资本力量终于一扫物业行业长时期的惨淡光景。于是,这个异常寒冷的冬天,当举国上下乃至全球各行业举步维艰的时候,中国物业管理的大环境却似乍寒还暖。无论是行业转型取得的阶段性成果,或是物业企业自我和集体性的突围抢滩,都令这片寒天雀跃而沸腾。
如此积极态势对于物业企业而言自然是莫大的鼓舞与强心剂,然而暖冬背后的个中缘由,细思极恐。究其始作,或许是几股不同力量同一时间汇集于物业行业所制造的偶然。
转型压力倒逼企业破釜沉舟:既然已走入谷底,便只顾勇往直前,无论哪个方向都是上升的道路。轻资产经营、拥抱互联思维、应用高新技术、借力于资本市场、构建社区经济服务平台,物业企业充分整合自身资源,强化核心竞争力的同时挖掘潜在的创新活力,通过各具特色的自我变革带动全行业转型加速。
“协同创新”思路策动行业集中度跃升:在中国经济社会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阶段,各行各界紧握“协同创新”的时代脉搏,围绕创新目标,多主体、多元素共同协作、互助互补、共同开辟可持续发展的繁荣之路。物业行业则踏上集中整合的必由之路,由物业企业自发成立的多个物业联盟均释放出蓬勃活力,联盟成员间资源共享、补短取长,逐渐形成1+1>2的协同效应。
资本渗透加剧行业格局重塑:困局之中尤见全局意识的重要性,行业整体深化改革的过程即是企业间优胜劣汰的整合阶段,摒弃“零和”思维成就“多赢”未来。这一趋势在资本市场的作用下愈演愈烈,2016年以来,物业行业进入加速整合阶段,上半年先后发生了数宗涉及金额、管理面积巨大的并购案,多家行业巨鳄欲重构行业格局。
各方“暖流”综合作用之下,一股强劲的厄尔尼诺伴随2016而来,令物业行业如浴暖冬,行业上下一派沸腾、为之振奋。与此同时,“异常气候”引发行业规模的接连震荡,每一声敲击都是次预警,置身寒天需时刻保持清醒。
巨变之下 前途尚未可知
近年来,“互联网+”与“资本”之于中国物业管理的改造无疑是最深刻的。互联思维与共享经济从根本上更新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需求结构,顺应新时代的选择,物业行业凭借近水楼台的优势一举挺进“互联网+社区”蓝海,也在物管企业中掀起社区O2O的掘金风潮,上线社区APP、打造智慧社区、与互联网公司跨界联合、背靠资本泡沫讲述天方夜谭。这些自创或合作拥有近似的模式,规模与盈利性却相去甚远,尽管如此,仍旧有众多物业公司在社区O2O的道路上前仆后继,随即收获资本市场抛来的橄榄枝。
物业公司挂牌新三板的报道频现,上市之风迅速在企业中蔓延,而在这背后蠢蠢欲动的,是动辄整个物业管理行业的新一轮洗牌。实力不足的企业若不愿接受诏安,却也不具备与资本共舞的身量,于是,大多数中小型物管企业选择自建平台着力于自身优势深耕细作。根基雄厚的企业则从资源整合入手,跨界互联快速构建复合型业务体系,市场开拓与收购并举,加速全国化扩张。如今,行业转型在一轮接一轮“你方唱罢我登场”过后,也只是声势浩荡而混沌不明。一大部分或随波逐流或步步彷徨,即便一路参与中国物业、地产成长奇迹的业界巨鳄,瞬息间大势已去也未可知。
每临大事有静气 切莫敢为天下先
回看20世纪90年代初的北京物业管理行业,远不似今天这般蓬勃兴盛。在人们的脑海中,甚至还未形成“物业管理服务”的概念。正是在那段机遇与挑战并存的空白期,均豪企业凭一腔“敢为天下先”的胆识与热忱,投身物业管理行业,也开始了物业管理行业在帝都的破冰之旅。
从1995到2016,始终笃行而专注。作为行业中鲜有的非房企物业公司,均豪的成长道路上从不曾有过庇护,自起步之初便只身闯市场,一城一市拼出现在的一片天地。以成为中国本土优秀的不动产集成服务商为愿景的均豪,是这个行业一阵特立独行的风,有着跳脱局限的先见与远见,当行业内产品日趋同质化,均豪的业务早已覆盖不动产的全部业态,从而将“设施管理”这一全新产业植根于本土。
为本土开展的生产性、生活性置业投资提供服务和保障,服务于国民生产、服务于城镇建设,均豪在2000年之初着手实践的服务模式与当前经济转型背景下应运而生的现代服务业不谋而和。如今,工业4.0时代的开启让全面信息化、系统化、专业化、集成化的服务体系呼之欲出,中国本土专业设施管理迎来了黄金时代。在此之前,均豪用十年的蛰伏期汲取国际先进管理手段应用于本土实践,丰富和精进自身专业内涵。时光留给均豪的不仅仅是渐厚的资历与行业的尊重,更是且看时代更迭的一份静气。
伴随中国物业阅过沉浮起落,整个行业再度走到历史的转折,这一次,均豪选择不敢为行业先。
行业演进的必然与偶然
物业管理的现代化转型是国家方针政策、经济结构调整、生活水平提升及科技发展等多重环境下的必然选择。当前,一大批先行企业通过积极的探索实践相继取得喜人成效,更为行业的整体转型开辟路径。例如:基于房地产价值链的服务延伸,横向涵盖消费居家养老、家政服务、房屋租售、电子商务等多元需求;或是基于社区生态圈的商业模式创新,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整合社区资源,向资产管家、生活专家转型升级。然而处于行业转型的起步阶段,一切都不是必然的。
此前,中国物业管理协会曾提出,“力争用五年时间基本形成行业转型升级的运作和盈利模式,用十年时间初步实现转型升级的基本目标。”行业转型之路任重而道远。
欢迎资本亦不失根本 推陈创新始终不忘初心
站在“十三五”开局之年,也是全面贯彻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的第一年,作为“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促就业”的引擎行业,物业管理从粗放型传统服务业向集约型现代服务业转型升级势在必行。
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均豪以开放的心态迎接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的矛盾与挑战。在管理升级、模式更新、人才强化、价值创新的基础上,积极拥抱变革中的“享”与“和”,通过跨界互联激活企业可持续发展基因,也欢迎资本市场之余行业的活力与动能。与此同时,作为始终定位于不动产集成服务商的专家型企业,均豪在过去的几年中精准对焦设施管理专业化实践,在建筑环境改造、智慧城市建设、能源使用低碳转型等综合课题的创新上取得多项突破性成果。依托灵活的资源链条将设施管理服务延伸至各个产业,联手包括中国平安、阿里巴巴、武汉东湖、海尔集团、中航工业等国内尖端企业,通过协同创新助力于现代物流、科研制造、生物医药等经济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孰能浊以静之徐清?孰能安以久,动之徐生?” 时代更迭之中还需清醒,守静笃行,方能够举重若轻,助行业走出困顿涅槃重铸。